数据服务

数据服务 2018-06-28T19:12:02+00:00

数据获取

目前,公司通过风云气象卫星、资源三号卫星、高分系列卫星等国内卫星已为农林、水利、国土、测绘、规划、交通、减灾、国防、科研、教育等多家单位提供数据及技术服务,并得到专家用户认可。

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风云(FY)系列气象卫星,包括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(又称极轨气象卫星)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类,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FY-1先后发射了4颗,第二代FY-3已发射3颗。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Y-2共发射了7颗,第二代首星FY-4A于2016年12月11日发射成功。目前FY系列卫星在轨有FY-3A、FY-3B、FY-3C和FY-2C、FY-2D、FY-2E、FY-2F、FY-2G及FY-4A。Himawari-8是日本2014年10月7日发射的第三代静止气象卫星,搭载的可视红外线辐射计是先进的新一代气象观测遥感器。这些气象卫星形成了对地球大气、海洋和地表环境的全天候、立体、连续观测,广泛应用于气象、海洋、农业、林业、水利、航空、航海和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。

高分一号卫星(简称GF-1)于2013年4月26日成功发射,搭载了两台2m分辨率全色/8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,四台16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。高分二号卫星(简称GF-2)于2014年8月19日成功发射,其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,同时还具有高辐射精度、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,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“高分时代”。高分二号卫星主要用户是国土资源部、住建部、交通运输部、林业局。

资源三号卫星(简称ZY-3)于2012年1月9日成功发射,重约2650公斤,设计寿命5年。 ZY-3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,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。其上搭载的前、后、正视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,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。同时,资源三号卫星搭载了分辨率为5.8米的4波段多光谱相机以及分辨率为2.1米的全色相机,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高分辨率数据的需求。

地理信息数据产品生产

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包括传统的地理信息数据产品的生产(4D产品生产)、针对卫星影像的增值处理以及面向行业用户的遥感解译分析。

数字高程模型是在高斯投影平面上,规则或不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(X、Y)及其高程(Z)的数据集。为控制地表形态,可采集离散高程点数据。该产品可以派生出等高线、坡度图等信息,可与其他专题信息数据叠加,用于与地形相关的分析应用,同时它还是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基础数据。

数字正射影像图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,对经扫描处理后的数字化的航空像片,逐像元进行辐射纠正、微分纠正和镶嵌,按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,带有公里格网、内/外图廓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。它同时具有地图的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。可作为背景控制信息、评价其他数据的精度、现势性和完整性,可从中提取自然和人文信息,还可用于地形图的更新。

数字栅格地图是以栅格数据格式存储和表示的地图图型数据。该产品可以作为背景图,用于其他专题数据的参照和修测其他与地理信息相关的信息;可用于DLG的数据采集、评价和更新;也可与DOM、DEM等数据集成使用,从而提取、更新地图数据和派生出新的信息。

数字线划图是地形图上基础要素信息的矢量格式数据集,其中保存着要素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。数字线划图较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。为缩短数据采集和产品提供的周期,数字线划图可满足各种空间分析要求,可随机地进行数据选取和显示,与其他信息叠加,可进行空间分析、决策。

卫星影像增值处理

数字正射影像图(Digital OrthophotoMap,DOM)j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(单色/彩色)为基础,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、微分纠正和镶嵌,按地形图范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,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、线画、注记、公里格网、图廓(内/外)整饰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,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。它具有地形图的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。

遥感图像的精纠正是指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,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。它包括两个环节:一是像素坐标的变换,即将图像坐标转变为地图或地面坐标;二是对坐标变换后的像素亮度值进行重采样。

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多源遥感数据。这些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时间、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。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,往往难以满足应用需要,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,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。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,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,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。全色图像一般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(如SPOT5全色图像分辨率为2.5m),多光谱图像光谱信息较丰富(如SPOT5有三个波段)。

镶嵌处理,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地面图像。参与镶嵌的图像可以是不同时间同一传感器获取的,也可以是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图像,但同时要求镶嵌的图像之间要有一定的重叠度。

遥感解析分析

遥感解译,也称判读或判释,指从图像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。即根据各专业(部门)的要求,运用解译标志和实践经验与知识,从遥感影像上识别目标,定性、定量地提取出目标的分布、结构、功能等有关信息,并把它们表示在地理底图上的过程。通过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、比较、推理和判断,最后提取出各种地物目标信息。遥感影像解译包括目视解译、人机交互解译、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解译、影像智能解译(即自动解译)等。